完善旅游惠民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谢敏 发布时间:2020 年 9 月 9 日 16:2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刚需”,旅游惠民服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直接体现。

一、面临的问题

尽管旅游惠民服务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但是依然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认识不深入。旅游惠民服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因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缺少积累和经验,其结果是旅游惠民服务工作没有像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是投入不充足。目前旅游惠民服务的投入主要取决于地方领导对此项工作的态度。总体来看,在国家部门层面,并没有专门用于旅游惠民服务的资金,在省一级层面,文化和旅游部门用于旅游惠民服务的资金平均只有几千万元,而且没有常态化的财政预算保障。特别是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需求迫切的新疆、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旅游惠民服务资金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是保障不充分。旅游惠民服务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推进,很大程度在于缺少相关的法律依据。尽管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出台,对旅游公共服务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但是由于缺少细化的法律法规,旅游惠民服务很难全面开展。相对而言,文化惠民服务在法律、政策等层面都得到了保障。由于文化被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之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为文化惠民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撑。反观旅游惠民服务,则存在明显的法律短板。除了法律之外,在政策方面的保障也明显不足。在硬件建设方面,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惠民服务设施的建设缺少有效用地保障,这在乡村地区更加突出。在软件建设方面,许多旅游惠民服务的工作人员缺少相应的职业保障。比如,旅游咨询服务人员往往属于无编制的人员,工资待遇、社会保障较差,因此,难以吸收到优秀的人才加入,也难以留住人才;此外,旅游咨询服务人员并没有类似于导游的职业资格证书,其职称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直接影响到相关待遇及职业认同感。

四是制度不健全。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旅游惠民服务被纳入公共服务司进行统筹。但是除了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旅游惠民服务工作的内部协调之外,外部如何统筹旅游惠民服务工作也面临很大难度。比如,某省会城市旅游主管部门拟在新建的火车站设立一个旅游咨询中心,但铁路部门不予以配合,不给予场地租赁方面的许可,使得本应该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的项目难以推进。除此之外,旅游惠民服务在政府投入之外,并不排斥市场化的运作。比如上海市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授权上海春秋旅行社运营城市旅游观光巴士,但也对其提出了一定的公共服务要求,实现了政府投入和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将政府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起来,还缺少国家层面的有效指导。

二、努力的方向

在新时代推进旅游惠民服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指示要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旅游惠民服务中,获得创新之惠、品质之惠、便捷之惠、价格之惠,使旅游休闲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消费行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设立中央财政专项补贴资金。推进旅游惠民服务工作,应加大对旅游惠民工作的投入力度,扩大旅游惠民财政资金投入,建立旅游惠民工作的财政投入机制,将旅游惠民纳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体系。应考虑设立中央财政专项补贴资金,增强对旅游惠民的财政保障能力,稳定旅游惠民的资金投入;以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为引导,推动地方财政增加旅游惠民投入,推动各地分时段、分区域开展旅游惠民服务活动;要建立与旅游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投入稳步增长机制,确保旅游惠民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创新旅游惠民市场化运作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引进市场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惠民项目。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服务采购、合同外包、特许经营、授权、补助等市场化方式,补充旅游惠民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出台惠民服务内容、惠民服务平台搭建等相关政策。特别是对适合引入市场投资的旅游惠民项目,积极引入PPP模式,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和运营主体,提升旅游惠民服务项目效率,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合作的多元机制持续发展的旅游惠民新机制。

三是打造旅游惠民服务品牌。积极打造、推介一批特色项目、有影响力的旅游惠民项目或者活动品牌,形成全国性的旅游惠民品牌和旅游公共服务品牌。定期组织旅游惠民品牌的评估和监测,发布旅游惠民服务品牌榜,培育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有口碑、可推广的旅游惠民服务品牌,评比表彰旅游惠民服务单位、先进个人、惠民大使等,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给予宣传鼓励,推进旅游惠民工作。

四是发布旅游惠民服务指南。围绕居民、游客的旅游需求,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形势,研究旅游公共服务的基本项目和服务内容,定期发布旅游惠民服务指南,建立旅游惠民的服务清单。在旅游惠民服务清单中,明确旅游惠民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具体服务对象、服务标准等内容,为各地推进旅游惠民服务提供指导。在旅游惠民服务清单中,也可以按照运营方式,明确旅游惠民服务类型,包括政府财政资金类、政府与市场合作资金类,特别是明确社会资本可以进入的旅游惠民服务的指导目录,以此梳理好各项内容,做好旅游惠民的内容指导和方向引导。

五是出台旅游惠民服务行动计划。按照旅游惠民服务的总目标和方向,出台旅游惠民服务行动计划,具体细化落实近期内旅游惠民的主要任务、重点工作和相关要求,列出近期旅游惠民服务的主要活动内容、项目载体和相关举措,明确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名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责任单位、经费来源、时间节点安排等,为推进旅游惠民服务工作提供具体的参考指导。不同年度可以推出不同的旅游惠民服务年度主题,以此形成年度性的旅游惠民服务方案。

六是加强旅游惠民服务的宣传力度。加强旅游惠民服务的宣传力度,推广旅游惠民活动,提升旅游惠民活动的认知度、参与度和影响力。重点是与相关宣传单位合作,宣传各地旅游惠民服务活动,引导地方消费;统一旅游惠民服务的宣传标识,设计统一的服务标识,凡是纳入旅游惠民服务的各项活动、各单位、各场所及网络空间,均在相应场景、背景及宣传物料中使用相关标识;扩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手段,利用专题网页、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对旅游惠民的各项活动、重要日程及特色亮点进行全面报道,提升活动的认知度、社会影响力、公众参与度。

七是提升旅游惠民服务的地位。加强旅游惠民服务的研究工作,推动将部分旅游公共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内,提升旅游惠民服务的地位。全域旅游时代,旅游是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如何保障游客基本的旅游公共服务需求,如何更好地惠民便民,是旅游发展的核心之义。为此,应该首先鼓励经济发达地区逐步把旅游惠民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保障范围,以此为旅游惠民服务项目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推进旅游惠民服务工作。

八是建立旅游惠民服务项目的评估监测机制。应加强对旅游惠民服务的监测评估,引入第三方专业社会机构,建立旅游惠民服务项目的评估监测机制。重点是依据旅游惠民服务的标准和目标,全程做好旅游惠民项目的执行跟进、数据收集、评估监测,对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以改进旅游惠民服务的绩效,提升旅游惠民服务项目的供给水平。

九是推进旅游惠民服务均等化。针对旅游惠民服务工作中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等问题,加大对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以及乡村地区旅游惠民服务工作的支持。当前,尤其要出台专门政策,安排专门资金,重点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地区的旅游公共服务惠民体系建设,把旅游惠民服务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效结合起来。

十是积极推动旅游公共服务立法。从长远看,缺少法律支撑是当前旅游惠民服务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有必要通过立法加以解决,要在进一步总结国内外旅游公共服务实践的基础上,推动出台《旅游公共服务条例》。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