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将垃圾分类内化为企业的日常性行为,使之成为可以长期坚持的习惯
近日,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笔者认为,旅游业是绿色产业,是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践行者,是绿色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垃圾分类的主动参与者。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把践行绿色旅游消费,鼓励酒店实施客房价格与水电、低值易耗品消费量挂钩,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推进旅游业节能减排,创新绿色发展机制等作为旅游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在垃圾分类方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一直是积极的倡导者和有力的践行者。近几年,国内很多省市已印发了旅游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成为主动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行业。四川省以及石家庄、福州、海口等地通过源头减量、绿色消费、分类投放等多种手段推进垃圾分类在饭店、景区、旅行社等旅游相关行业的广泛实施,为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积极行动。旅游行业推进垃圾分类,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也需要全行业的共同推动。
推行垃圾分类,需要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使之内化为企业、员工和游客的日常习惯。旅游企业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将垃圾分类内化为企业的日常性行为,使之成为可以长期坚持的习惯。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就试行了“不分类不收运”制度和“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将垃圾分类转变为度假区所有商户、企业、员工在规则约束下的行为,保证了垃圾分类的有力推进。
推行垃圾分类,需要形成资源转化意识,将垃圾转变为可资利用的资源。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旅游企业运营中形成的垃圾,通过分类、回收、转化处理等多种途径,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和资源再利用。旅游饭店中产生的大量厨余垃圾,可以通过专业的厨房垃圾处理技术,变成能源和原材料,重新进入生产体系流通。旅游景区、旅行社等企业产生的垃圾,也可以通过分类,区分出可回收利用以及处理后利用两大类,进行垃圾的再利用。废金属、纸张、木头等可以由相应的回收部门回收利用,也可以借由创意将废弃物转变为创意作品,使之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如深圳青青世界把废弃光碟拼成七彩穿山龙,将易拉罐拼成耕牛等,让废弃物变成了艺术品,使其价值大大提升。垃圾中的干、湿材料经过不同的处理手段,可形成肥料、能源等,继续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达到37%,在垃圾“变废为宝”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推行垃圾分类,需要用创新的思想和智能化的手段鼓励更多人参与。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旅游企业在垃圾分类中,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引导游客成为垃圾分类的实践者、传播者和推动者。海螺沟景区的垃圾银行,以奖励的形式,推出捡垃圾换门票、换礼物等活动,让游客把捡垃圾变成了一件有意义并且乐于参与的事情;三亚蜈支洲岛则借助高颜值卡通垃圾分类箱,吸引游客对垃圾分类的关注。这些创新方法是旅游企业用创意思维不断激发并提升游客对垃圾分类关注度和参与度的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智能化手段吸引社会公众和游客参与的方式也在很多旅游城市推广。深圳、杭州等很多旅游城市已经开始试点智能垃圾分类,市民和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分类投递垃圾并由智能分类垃圾箱自动称重,形成投递者的绿色账户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礼物等,将智能化手段与垃圾分类有效结合,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时尚”行为。
推行垃圾分类,更需要从源头做起,减少垃圾产生,推进节能减排,引导绿色消费。旅游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提供量和垃圾排放量,降低生态环境负担。目前,许多旅游城市已提出禁止或减少酒店提供一次性用品。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关于本市旅游住宿业不主动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的实施意见》,从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的旅游住宿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由旅游住宿企业提供替代消耗品,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住宿企业一次性用品的提供固然方便了游客的出行,但一次性用品的实际使用量远低于包装容量,导致大量浪费。有数据显示,70%以上的酒店香皂在使用一次之后会被丢弃,仅此一项每年产生的废弃香皂就超过40万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用可循环利用的酒店日用品,或品牌化、高品质、可携带的日常洗浴用品代替酒店以六小件为代表的一次性用品,正成为众多住宿企业身体力行的减排行为。
垃圾分类“小”事件,折射出社会文明和绿色发展的“大”意义,是旅游产业践行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器。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吴丽云